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

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,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!

财经聚焦Position

你的位置:第一财经资讯 > 财经聚焦 > 文化中国行·长江之歌丨一座书道宝库,“浮”在大江之上

文化中国行·长江之歌丨一座书道宝库,“浮”在大江之上

发布日期:2024-11-19 16:42    点击次数:154

长江镇江段的江流之中有一座宝岛,名叫“焦山”,因满山苍翠,如同碧玉,又被古东说念主称为“江中浮玉”。焦山征象绚丽,四季俱佳,是镇江“三山”征象业绩区的勤奋构成部分。而在书道史上,“焦山”更领有独到地位。焦山碑林崇尚五百余方古碑,保留八十多处摩崖,上承六朝,下迄民国,被誉为“书道名山”。

焦山

焦山的故事,要从有“大字之祖”之称的“瘗鹤铭”提及。

焦山碑刻博物馆首任馆长、中国戏剧文体学会理事李叙彬先容,焦山出现的最早碑刻,恰是南朝梁天监十三年(514年)镌刻在焦山雷轰岩上的“瘗鹤铭”。唐代后期,“瘗鹤铭”历经风雨侵蚀,被雷击坠入江中。北宋庆历八年(1048年),润州太守钱彦远偶然从长江中捞出一块“瘗鹤铭”,藏于新建的宝墨亭。亭中还有集王羲之书道刻成的唐代经幢。

宝墨亭是焦山碑林的前身。明代,宝墨亭扩建为宝墨轩,藏碑渐多,造成限制。清代乾隆天子南巡驻跸焦山,又重建了此前被毁的宝墨亭。从明清年代驱动,文东说念主雅士慕名来镇江焦山“打卡”渐成风尚。他们豪情满怀,纵酒放歌,留住了一处处记载屐痕的题刻,造成了一通通凝合历史的碑刻。焦山题刻和焦山藏碑也不断丰富,蜚声江南。

焦山碑林文保碑

清代末年,焦山藏碑再遭兵燹,损毁严重。到新中国成偶然,存碑不及百方。从1960年驱动,镇江市东说念主民政府为抢救民族文化遗产,在宝墨亭、香林庵、槐荫精舍等建筑基础上开荒焦山碑林,征集镇江地区流散碑刻。鹤林寺“古墨林”、大港华阳不雅唐代“魏法师碑”等珍稀碑刻王人辘集到了焦山。1988年,焦山碑林被列为世界重心文物保护单元。焦山碑林更被以为是“江南第一碑林”,展示了镌刻在石头上的长江文化。

在客岁国度文物局公布的《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名录》中,焦山碑林的六朝“瘗鹤铭”、唐润州仁静不雅“魏法师碑”、唐贞不雅《金刚经》偈句摩崖石刻、宋陆游踏雪不雅瘗鹤铭摩崖石刻、清“澄鉴堂石刻”、清乾隆御碑入选。

瘗鹤铭

“瘗鹤铭”是焦山碑林最为闻明的题刻。李叙彬先容,这是南朝期间一篇怀念家鹤的书道作品。如前所述,“瘗鹤铭”在唐代后期坠入江中。到清康熙五十二年(1713年),苏州知府陈鹏年雇东说念主从长江中打捞“瘗鹤铭”题刻,得残石五方,移置定慧寺建亭保护。“瘗鹤铭”全文原有178字,现只剩93字,其中11字已不全。由于文中以干支编年,以笔名代替果真姓名,后东说念主无法验证“瘗鹤铭”的撰文者和书写者是谁,存在着陶弘景、王羲之、王瓒、顾况等多种说法。但“瘗鹤铭”书道本事之文静,却举世公认。它处在书道发展史上由篆书、隶书向楷书过渡阶段,行笔高峻苍古,方圆并用,结字杂沓,富于变化。宋代大书道家黄庭坚称之为“大字之祖”;清代书道家翁方纲挑剔“瘗鹤铭”“寥寥乎数十字之仅存,而兼赅高下数千年之字学”。

陆游踏雪不雅瘗鹤铭摩崖石刻

从唐代到清代,“瘗鹤铭”残石在长江中千里睡数百年。在一些干旱年份,水中残石偶尔清楚水面,就有东说念主攥紧时候前来拓印,造成“水拓本”。而闻讯前来寻访“瘗鹤铭”残石的历代文东说念主更是不计其数,其中就包括南宋爱国诗东说念主陆游。

南宋隆兴二年(1164年),陆游和友东说念主踏雪游焦山,不雅“瘗鹤铭”,挥毫写下纪游笔墨。次年,焦山僧东说念主将这段笔墨刻在浮玉岩,这等于闻明的“陆游踏雪不雅瘗鹤铭摩崖石刻”。全文73字:“陆务不雅、何德器、张玉仲、韩无咎,隆兴甲申闰月廿九日,踏雪不雅瘗鹤铭,置酒上方,烟火未息,望风樯艨艟在烟霭间,慨然尽醉。薄晚,泛舟自甘雨寺以归。来岁二月壬辰,圜禅师刻之石,务不雅书。”

这段笔墨不错当作陆游的一篇散文,也可能是中国文体史上最短的纪行散文。陆游在焦山远眺江北,烟火未熄,思到山河沦丧,慨然写下“微博体”纪行,伤时感事的悲愤心境言外之意。陆游亦然闻明书道家,其手迹存世较少。从这段题刻也能看出他的“书札精妙,遒严绚烂,意致高远”(朱熹语)。

唐润州仁静不雅“魏法师碑”

焦山碑林入选“第一批古代名碑名刻文物”的其他四处题刻也各有看点。李叙彬先容,唐润州仁静不雅“魏法师碑”是江苏现有较少的初唐碑刻。“魏法师”名叫魏降,是与皇室关联密切的玄门名东说念主。此碑由书道家张德言书写。张德言名气虽不大,但他书写的“魏法师碑”结字疏朗,方整有致,堪与褚遂良、虞世南等初唐书道家失色。

唐《金刚经》偈句摩崖石刻,由僧东说念主贞不雅书写,此石刻为大字楷书,用笔爽利,威望逼东说念主;清“澄鉴堂石刻”,由清代金石名家钱泳笔据北宋文同、苏轼所画墨竹图上的题咏双钩勒石,收录苏轼、韩琦、文彦博、米芾、李东阳、王世贞、张玉书等74位历代名家手迹;清乾隆御碑则是乾隆天子第五次下江南游览焦山时所留。御碑阴阳两面均刻乾隆诗作,其书道结体严谨,笔法流通,柔中有刚,雍容俊逸。御碑四周及底座镌刻九龙云水纹浮雕,刻工极其深湛。

焦山的名碑名刻还有许多,如甘雨寺铁塔地宫出土的唐李德裕“重瘗舍利石函题记”,唐陇西李府君墓志,北宋米芾摹仿的“兰亭序”、书写的“城市山林”横额,明代杨继盛“游焦山诗”等等,罪孽深重。也有一些碑刻,并不一定以书道取胜,却记载了古东说念主生涯的方方面面,如今读来也颇为理由理由。

清乾隆御碑

明嘉靖四十年(1561年)翻刻的元代赵孟頫《前赤壁赋》小楷碑,附有赵孟頫为苏东坡所画小像。只见苏学士神情饱和,和颜悦色,右手扶杖,髯毛独一少量,却显得千里稳安祥,气度独特;刻于南宋绍兴年间的“禹迹图”碑,是世界仅有的两通“禹迹图”碑之一。《禹迹图》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“计里画方”的舆图,将《尚书·禹贡》所记叙的四山五岳标记在图上,反应古代九有全貌。《禹迹图》客不雅展现了长江、黄河、珠江、太湖、洞庭湖等水系,而图中海岸线的概括与当代舆图颇为接近,让后东说念主咋舌于古东说念主文静的制图时候。

北宋绍圣二年(1095年)的“蓄狸说”残碑,镌刻的是唐代文体家杨夔所写一则养猫故事。敬亭叟家中老鼠自便,于是抱来一只小猫(唐代东说念主称猫为“狸”)。好生饲养,就像哺养自家孩子相似。不久,“鼠慑而殄影”,鼠患天然平息了,但有野性的小猫还是逮着契机就往外跑。“蓄狸说”残碑曾被以为出自黄庭坚手笔,但民众验证应该是托名之作,但其书道造诣极其文静,是焦山碑林的书道珍品之一。

新华日报·交织点记者 于锋



Powered by 第一财经资讯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© 2013-2024

TOP